一直有个这个想法,所以就搞了~
新建了一个一BLOG分类:Laboratory
没什么好说的了~
本站是基于人类交互的,您的想象决定了我们的应用!
一直有个这个想法,所以就搞了~
新建了一个一BLOG分类:Laboratory
没什么好说的了~
[ i D | 公 社]
关注有意味的东西(设计) – 努力为您提供最有价值的设计资讯。
超级好的设计BLOG,快订了 他的RSS 吧~
今天在 Blue!dea 看到了 别碰设计师的显示器 系列插画,其中有这么一个插画
很是好奇,为啥不能用手摸显示器呢?
另外,CRT的表面有防强光、防静电的AGAS(Anti-GlareAnti-Static)涂层,防反射、防静电的ARAS(Anti-ReflectionAnti-Static)涂层,用手触摸,还会在上面留下手印,不信你从侧面看显示器,就能看到一个个手印在你的屏幕上,难道你想帮公安局叔叔们的忙,提前提取出伤害显示器“凶手”的指纹吗?同时,用手摸显示器,还会因为手上的油脂破坏显示器表面的涂层。
LCD显示器比CRT显示器脆弱很多,用手对着LCD显示屏指指点点或用力地戳显示屏都是不可取的,虽然对于CRT显示器这不算什么大问题,但LCD显示器则不同,这可能对保护层造成划伤、损害显示器的液晶分子,使得显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这个坏习惯必须改正,毕竟你的LCD显示器并不是触摸屏。
解决方法:在你的显示器上贴一个禁止手模的标志,更不能用指甲在显示器上划道道;想在你的屏幕上“指点江山”,就去买一个激光指定笔吧。强烈的冲击和振动更应该避免,LCD显示器中的屏幕和敏感的电器元件如果受到强烈冲击会导致损坏;显示器清洗应当在专门的音像店里买到相应的清洗剂,然后用眼镜布等柔软的布轻轻擦洗。
所以最好表去摸显示器,特别是设计师的,不然小心你的手被剁了就迟了~
天气凉了,就越来越不想动了~宿舍这边也没个高大建筑物挡一挡,风呼呼呼的~这时,躺在被窝里睡觉感觉真爽~
原文地址:http://www.xlxcn.net/blog/more.asp?name=kimi831013&id=747
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前者所表现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后者却是设计师对他设计的作品“所面向的人群的思想和情感”的再现。杰出的艺术家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来获得共鸣,优秀的设计师却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
既然平面设计师所要做的事是挖掘别人的“思想和感情”,那么要想成功地再现这些“思想和感情”,纯粹的“美学”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我想要说的是:成功地把握“被设计对象”的心理,是作品获得肯定的唯一途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艺术家,接下来的内容就大可不必看了)美学和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将使你事半功倍,无往而不利。(太夸张了吧,呵呵)不过既然我如此地危言耸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是一定会一直看下去的。
以上所写的只是个人的学习思路和总结,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好的方法,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共同进步,在此祝福大家。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的摘录,内容有:
《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英] E.H.贡布里希
(应该说这属于生理心理学的范畴,再往里详细一点说就是知觉心理学,由此你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设计会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如人对中断的寻求、对多余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智慧的意向等等,将会让你获益多多。建议找原著来看,因为我在此所摘录的内容,是我的智慧和意志所看到的东西,如果你去看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我是在图书馆找到的,估计在书店会比较少见。)
《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阿洛尔.李格尔
(在此摘录的不多,所以放到前面来。其实从这几句话中就可以看出,设计其实就是模仿再加改变。前一阵看一个帖子说是怎么样才能走出模仿,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全然的创新恐怕要等到你的下代人才有可能接受,是以真正的创新是由艺术家来完成的,这一点可以从高更、凡高等艺术家的悲惨命运中看出来,你所要做的是从模仿中加入一点新意和一点自己的东西。)
离开三维写实,走向二维错觉,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它把想象从严格遵从自然的掣肘中解放出来,让形式的修饰和组合有更多的自由。
任何宗教性质的符号,只要它具有艺术的潜能,都能随着时间而成为主要的或纯粹装饰性的母题。
从埃及最古老的时期直到希腊化朝代,都是贯穿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历史线索,而希腊人把这个发展推上了高峰。
秩 序 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英] E . H . 贡布里希
我们的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之一是平衡感。
最终我们必须能够说明审美经验方面的一个最基本事实,即审美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复杂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知觉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们进行观赏。
人类制作的图案本身是为某些文化目的服务的。当各种纹样有了各自的意义之后,人们随意制作图案的自由就要受到传统势力的限制。
装饰的第一原理好像是重复,……系列间隔相等的细节,好象装饰线条的重复,这与音乐中的旋律相对照,两者同出一源,那就是节奏。
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
功能主义者认为,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勉强的形式则既不合适也不美。
从曲线到曲线的转变,或从直线到直线的转变都必须是渐缓的。
如果两条曲线当中有一阶跃,这两条曲线都必须和另一条假想的曲线平行,使这两条曲线为切线……。因为假如两条曲线互相分离,我们就不会顺着曲线逐步往下看,而会向图外看,图案便会因此而失去恬静感。
你若要跨入无限的世界,请将有限世界的各处都走遍。——歌德
观赏者能看见什么,取决于他如何分配注意力,也就是说,取决于他的预期和他的知觉探测。 ——乌尔里克.奈塞尔《认识和现实》
只要稍微研究一下视觉心理,我们就会发现,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眼睛对样本做出什么反应取决于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
视觉延续的中断最容易引起注意。色彩、结构和形式上的对照以及最重要的运动状态都可以表达一个独立的、值得注意的物体或事件的存在。
就像照相机在进行摄取时有一个物理焦点一样,在神秘的注意过程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心理焦点。
整齐或规则程度上的任何变化都将引起注意,对规则的破坏,比如平整的织物上的一个污点,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眼睛。同样,杂乱环境中意外出现的规则,也会引人注目。这两种反应证明,感觉系统具有节省注意力的倾向,这一倾向符合波普尔不对称原理。为了节省注意力,感官系统只监测能引起新的警觉的刺激分布变化。
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对视觉震动的反应是不同的。一个偏离几何规则的图案可能会使某个人无动于衷,但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明显的视觉显著点。这种不同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寻找什么以及我们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定向”。
结构不受比例限制,而知觉却受到比例限制。
从心理学来说,人们能接收和加工的视觉信息是有限的。
客观地说,不是中断在吸引眼睛,而是眼睛在寻找中断。
我们总是准备着对延续做出预期和补充,除非眼睛看到了间断。换句话说,我们好像总以为只要中断能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把延续看成是“多余的”。
要达到对称图案的“平衡”,必须要有一个坚固的框架或另一种孤立该图案的手段。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一个对称作任何程度上的重复都将威胁这一对称的恬静感,因为重复破坏了对称轴的单一性。
我们看图时是从外向里看的。
可以通过视觉显著点来调整图案的平衡,反过来说,视觉显著点的分量取决于它们对平衡所起的作用。
延续的间断有着突出重点和吸引注意力的作用。
在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什么都无法预测的情况下,习惯便成了我们描述各种经验的参照框架。
人们只有先形成预期,这些预期才可能被证实或证伪。
知觉心理学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地“录下”我们所看见的东西,而必须在一个缓慢的“制作和匹配”、“图式和矫正”的过程中求助于试错法。
设计者宁可改进一种现成的纹样也不愿从涂鸦中创造一种新的纹样。全新的创作既有心理方面的困难也有社会方面的困难。真正有独立创作才能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而这些人又很可能被公众警告去坚持既定传统,结果就像弗西雍的学生乔治.库布勒在《时间的形式》这本颇有创见的书中所说的那样:“人类只把发明作为一种艰苦无比的绝技来接受。”
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较少引起脑子的注意,因而公众总是要求更强烈的刺激。
“在我看来,大凡怪诞之物都由两种成分组成:一是荒唐;二是恐惧。这两者之中只要这方或那方与主导便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为可笑的怪诞,其二为可怕的怪诞,只是我们无法把这两种情况合理地定下来,因为所有这类作品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具有这两种成分,没有哪幅怪诞出只是一味地追求滑稽可笑而不会有恐惧的色彩;也很少有一幅让人恐惧的怪诞画不具有逗乐取悦的意图。” ——罗斯金《威尼斯之石》
沃尔特.佩特写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所有的艺术都在不断地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
感谢 Felix 做的 WAP插件V2.0最新版(Only 4 LBS) 呵呵~
大家可以用手机访问 http://wap.misuisui.com 就可以看了~
当然如果你只想看看效果,请下载一个 Opera 浏览器(这个浏览器是我用过浏览器里感觉最爽的一个,不信大家可以一试!
嗯,昨天 专门问了zola 下这个WAP插件要不要空间支持,他说不要,还说WAP插件经过SiC的认证,嘿嘿~
梦境 这个网站最近又新推出了个 iHome ,这是一个存在于网络世界的虚拟聊天室……让用户释放最内在的欲望和激情的地方。
iHome专门设立了交流平台,让用户享受即时聊天的愉悦,邂逅美丽情缘!甚至通过工作提升等级,感受做高层的乐趣及辛酸……
放松一下,一切的一切都在您的掌握之中。
他们之前的服务有:
iBox:一个在线音乐盒,利用先进的搜索技术,不用把歌典放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就可以听歌
iTv:一个整合视频、音频、动画图象、双向信息通信和用户交互功能的新一代网络卡拉OK系统。不需要用户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进行网络演唱、伴奏合成、音乐欣赏
想要试用 iHome 的朋友请留下MAIL,谢谢~
SNS是现在比较热的,从马大叔身上我看到不少SNS的威力,还有马大叔是怎么建立起SNS的。
大学一年级时,马大叔被被澳洲的笔友全程免费的请到澳洲玩了一通,为什么呢?因为马大叔为了练E文,时常在参加英语沙龙一类的组织,还和老外发展笔友关系。
大学二年级,加入学生会,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在办中国黄页时,请到了以前的学生会副主席来帮他搞了个摄像机来证明中国黄页的存在。
后来去学校教书,混到了外办主任的职位,与外籍教师们建立起良好关系,以至于94年可以从老外那里得到互联网的一些信息,并在后来与这位老外的女婿合作共建中国黄页。
在夜校教书,认识了不少的外贸人士,在建立中国黄页时请到了24个朋友(其中大多是夜校中认识的搞外贸的朋友)来帮助自己
中国黄页一开始的业务就是从朋友下手,通过朋友来开发市场
在为中国黄页宣传时,请到了杭州日报的记者为其写文章宣传,其实这位记者他以前在杭州青联时所认识的。
后来,阿里巴巴吸引投资时,也是一位朋友帮忙在设资商面前说过他的好话,搞到了投资。
我简单的总结一下:马大叔在创业的初期利用在大学、和学校工作时建立起来的SNS网络发展业务,对其业务产生的推进作用。从他在大学中建立的SNS网来看,起作用的是在学生会中和青联中认识的朋友,可见大学生在大学当个学生干部还是蛮有用滴~当然马大叔是杭州人,SNS网有本地化的趋势,当他第一次北京时,他的SNS网所起作用比较小~
当马大叔渡过创业期后,SNS网的建立已经不象是初期,他要去联系别人来建立,因为他的网已经建的很大了,有了一定的引力,吸引了不少人来加入他的这个SNS网中,金庸金大爷就是这么被吸进来的,呵
可见,SNS网络一但建立起来,后期发展是与个人实力相挂靠,实力强,发展越大,实力弱,发展越小~
到此,我对阿里巴巴和马云的一些分析就差不多写完了,欢迎大家指正,最好可以帮俺推荐几个工作,俺大四了,明年毕业~ (
马云语录: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95年吧,在为让《人民日报》上网时给领导们上课时说的)
北京太浮了 (好象是在说离开外经贸部时说北京的业界)
个人英雄主义必须灭掉 (在谈到他一离开中国黄页和外经贸部后那些公司就不行了时说)
中国和美国不同,把美国的模式直接用到中国不一定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在回忆他参加新加坡电子商务大会时讲话,后来也用这一点点评新浪的模式)
中国人太小家子气 (在回忆组建阿里巴巴团队时的团队模式,后来阿里巴巴吸收了很多老外加入)
从国外打回国内 (在回忆阿里巴巴前三年战略时说)
扩大眼球、抢占国内市场、三年不赢利 (这些都是说阿里巴巴前三年战略时说的)
我不要管钱,我最多只管过200万 (在说自己搞投资时说的)
董事会不是为了争权夺利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在说董事会起分争时说的)
模式很简单,执行最重要 (在刘韧大叔问到阿里巴巴是什么模式时说)
三年就为了访问量 (在回顾阿里巴巴前三年战略时说,2002年,阿里巴巴已经有100万注册会员,全都是商人)
勇于认错,没有错误是不可能起来的 (我也忘记是在说什么了
造势在北京,做事在杭州 (忘记在说什么了)
会写的不会说,会说的不会写 (在说他和金大爷的不同时)
先做量,再做精,再做量,再做精 (在说阿里巴巴模式时)
电子商务不是解决方案 (在说有人说电子商务是一种解决方案时说)
因为冷才要聚到一起,要抱成一团才行 (在说在互联低潮时还举行西湖论剑时说)
论剑是团队的论剑,不是个人的 (忘记在说什么了)
门户是从国外抄袭来的,没有中国特色,办网要办出中国特色;门户这东西,九九得归一
新闻不加评论就是白开水;成也新闻,败也新闻
真正做出来的东西,人们是不谈他的
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一事无成
不在乎做大,而在乎做好,当今世界追还应最好,而不是最大
任何事都要有代价
资本家没有错,资本家已经给了你机会,你有没有给资本家机会?
我不是资本家,但我要为资本家想想,当然资本家也要为我们想想 (说设资商与他们的关系时)
我不讲理论,我进实战 (说自己以后再教学生时会教学生些什么)
我活下来是因为我没有钱,不懂技术,没有计划
MBA是工业时代的管理经验,现在是电子时代,并不合适
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活下来,我的求生欲望更强
马云能成功,大家也能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决对不能为技术服务
互联网是我们的工具,我们不是互联网的奴隶
不断变化的计划才是计划
投资是投资人和团队的,而不是计划
我没有做生意的感觉
中小型企业用不了高级人才 (马去比喻说高级人才放到中小型企业就象给拖拉机装了一个高速引擎,拖拉机会受不了的)
刘关张不是最好看团队
唐僧团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团队
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个人
不要刻求性格
我们是野战军
冬天时,多吃点,加强自我,等待时机
终于写完了,嘿嘿~
PS:以上分析都是我对 采访录音 意淫
马大叔有一个偶像,他就是金庸金大爷,金大爷说他们俩是忘年交,还送给了马大叔不少字画,好象在马大汉办公室里挂了一幅金大爷写得“善用人才,乃刘邦、刘备成名之故也,望马云兄勉之”我听得不太清,应该错误不少
马大叔在99年建立阿里巴巴团队时让全部人员把自己的钱财全都上交上来,并在北京离开时一点东西也没有带,只带了几个人,仿佛自己也把全部的家当都赌在了阿里巴巴上。这一招我想就是从《天龙八部》的“珍珑棋局”中学来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吧。马大叔让团队中的人和自己全部已经没有了退路,那么在他们目前也就只有一条路,就是成功,不成功便成仁~
在《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一个超级大混混,为什么他可以混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风使舵就是他的拿手本事,马大叔应该已经得到了韦小宝的本身,见过马大叔的人都说马大叔是一个很能说的人,马大叔也得却是一个很会说的人,韦小宝说话时那招大的地方胡说,细节又特别真实已经被马大叔发挥到了极至~
马大叔说过,怎么样才可以《笑傲江湖》。一是怎么笑,只有心胸广阔,才有可能笑;二是怎么傲,只有有实力了,才有可能傲。马大叔深知这一点,为了笑,他可以在95年让中国黄页与竞争过的电信合作;为了傲,他99年让阿里巴巴团队不接受任何记者采访,闭关修炼6个月,出关后阿里巴巴功力大增~
当然,马大叔也不忘记学学《神雕侠侣》,早早的在大学中就泡到了同班同学,也是现在妻子,马大叔说马大嫂也是现在也是电子商务的高手了,果然夫唱妇随,人间佳话啊~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大大的人才,郭靖的徒子徒孙们却都不怎么样了。当马大叔离开了中国黄页、离开了外经贸部的那个公司,他们突然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呢?马大叔说个人英雄主义是不行的,我马云如果离开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会象前两个公司一样那样不行了吗?那阿里巴巴的接班人会是怎么样的人呢?
马大叔说最厉害的招数就是没有招数,就是无招胜有招!《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对张无忌说过“太极拳”你忘记了吗?张无忌说:忘记了一些。张三丰又问:忘记了吗?最后张无忌说:忘记了,张三丰笑道:你练成太极拳了。所以马大叔给那些去国外上MBA的人说,你们如果把学的东西全忘记了才算合格。当然这里有一个前题是要先全学到才可以,马大叔自己在学校教书也是学了不少理论,上了商界,最后全都忘光了,嘿~
牵强的把金庸的小说往马大叔身上乱套,呵,套不动了~呵呵~欢迎大家接着看 一些关于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分析(四)
PS:以上分析都是我对 采访录音 意淫
97年,马大叔又窜到外经贸部,马大叔低调行事,干了一段时间,结果可能因为马大叔和外经贸部的人理念不合吧,马大叔就又走了~ 不过,我听的含含糊糊的,郁闷啊,我想可能马大叔想要做大,结果人家不答应吧,当时马大叔可能已经看出中国加入WTO的必然之道,所以,外贸这一块在网上也是个空白,所以,嘿嘿,自己单干了!
99年,马大叔开始去干阿里巴巴了(音乐起: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喔!~喔!~喔!~喔!~)在干之前,他还去过新加坡参加了个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发现大家都在说已以有的模式,他说我要搞个不一样的。这是心理话,他当时是这么说:中国有中国的模式,等等。嘿嘿~
干了一段阿里巴巴后,马大叔就去搞钱了,这一段我以前就不了解,所以听得更是含糊,总之就是投资商投资其实是在投资他这个人,并不是他所有的模式,投资商也比较厉害啊,通过他们的了解,知道马大叔是会搞钱,马大叔自己也说过,互联网只是工具,如果他发现有什么新的搞钱工具了,他就去搞别的了,嘿嘿~这句话有真有假,大家自己看吧~所以投资这件事原来还是要投资人,而不是什么项目
然后阿里巴巴用了三年时间来做大,结果做到了世界最大。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和马大叔对商人心理的了解和对市场的定位,商人其实很简单,你帮他多买出点货,他就高兴了。那么怎么样做到多买出点货呢?这就是阿里巴巴一开始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可能搞了些SEO,再搞些广告,先让大家都知道这个阿里巴巴。
马大叔在建阿里巴巴就说过,建这个站是让世界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干什么的!那么面向世界的宣传是最重要的,所以阿里巴巴在国内的宣传好象不多,重点放在了扩大海外市场的扩展上,同时,马大叔站在商人的角度上对阿里巴巴系统的建设进行定位,他说: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所以阿里巴巴的系统在进行电子贸易里,用过的商人都感觉不错~我也没用过阿里巴巴的B2B,不过从用淘宝的感觉来看,应该是很不错的,嘿~
我想:广告、SEO这些只是让别人来看看,真正吸引商家的就是你提供的服务,这样才会有口碑。不过,商人们如果发现阿里巴巴可以帮他们赚钱,也不会告诉别人,那么阿里巴巴当时怎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想,也许可能阿里巴巴还进行了地下宣传吧~
怎么地下宣传呢?我想“西湖论剑”也许就是一个吧,先几年的与媒体打交到的经验被应用到西湖论剑这件事上了。我想,媒体这个东东其实吸引他的是新闻,你送给他的新闻,他反而感觉没味道,于其去做新闻,不如去做产生新闻的源头,那么这个源头用“西湖论剑”就非常不错~他产生的新闻就是和阿里巴巴相关的,阿里巴巴借“西湖论剑”产生的新闻就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厉害啊!
差不多就这么多了吧,那么未来阿里巴巴会怎么样呢?物流吗?嘿嘿~
有点太长了,那就再开一篇日志吧,呵呵~欢迎大家接着看 一些关于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分析(三)
PS:以上分析都是我对 采访录音 意淫